![]() |
|
|||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市工商局獲悉,上半年天津市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報告昨天出爐:截至目前,工商部門累計查處食品安全案件214件,罰沒款爲100.23萬元,查獲涉案食品8316.2公斤。
本次統計將食品安全案件分爲無證照經營、過期變質、三無、食品質量、廣告違法、商標侵權及其他食品安全案件等七類。在全部食品安全案件中,商標侵權類案件最多爲69件,佔全部案件的32.2%(其中酒類侵權案件佔全部商標侵權案件的78.3%),表明在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僞劣商品工作中取得的明顯成效,對酒類市場的專項整治仍然是今後的工作重點。過期變質食品案件67件,佔全部案件的31.3%,主要是因爲經營者未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並定期檢查貯存、銷售的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及時清理變質、超過保質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這不僅反映出食品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不全面,也反映出監管部門的日常巡查還不夠精細。無證照經營案件27件,佔全部案件的12.6%,主要是經營者不按規定取得相關許可和營業資格,擅自從事食品經營活動;此外,還有部分因無證產生的無照,在實際監管工作中未被立案查處,主要原因是經營者持有的原衛生許可證有效期限屆滿後,需重新申領相應的許可證,但由於相關監管部門存在職能界定不清,對經營者提出的辦理許可申請不能及時覈准,這種情形造成的監管漏洞和食品安全隱患更加嚴重。
上半年,查獲食品安全案件涉案食品8315.2公斤,其中重點食品數量較多的爲酒類、豬肉及熟肉製品,分別爲5073.5公斤、915公斤。酒類主要是商標侵權問題,隨着商標權利人對商標權益的重視和工商系統持續開展“雙打”行動,查獲了大量假冒酒類。豬肉及熟肉製品主要是三無、過期變質等問題,豬肉市場始終是工商部門的監管重點,特別是2011年“瘦肉精”事件後,廣大消費者對豬肉及熟肉製品持續關注,工商機關對豬肉市場的監管力度也在持續加大,發現並查處了一系列違法經營案件,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統計數據顯示,乳製品、食用油等風險品種數量不多、所佔比例不大,從一個方面說明幾年來的治理整頓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工商部門分析,上半年,全市單個案件平均罰沒金額爲0.47萬元,其中城市、農村地區單個案件平均罰沒金額均爲0.3萬元,城鄉接合部單個案件平均罰沒金額爲0.6萬元,說明食品安全案件處罰力度不夠,只略高於食品安全法規定的處罰下限(2000元)。下半年,工商部門要在加大案件處罰力度上嚴格要求,食品違法行爲法律未規定責令改正的,必須處罰,處罰金額靠上不靠下,達到從重從嚴,處罰一個教育一片,最大限度地教育、警示經營者。
以城市、城鄉接合部、農村進行區域分類,農村發生並查處的食品案件最多爲143件,佔案件總數的67%;城市最少爲17件,佔案件總數的8%。同時,統計數據也顯示,農村地區過期變質、三無以及無證照經營三類違法行爲發生率遠高於其他兩類地區,查處的相關案件分別佔全市的76.1%、86.7%和88.9%。統計數據表明,農村地區仍爲食品安全的薄弱環節,是當前乃至今後相當長時期內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地區相比城市整體消費水平不高,經營者素質差,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今後要在發現問題、加強行政指導、強化自律上下工夫,進一步規範農村食品市場進貨渠道,提升監管的整體水平。
涉案主體數據顯示,食品店涉案數量最多,所佔比例最高,分別爲159件和74.3%;商場、超市涉案數量最少,所佔比例最低,分別爲15件和7%。爲此,工商部門在加大對食雜店和市場內經營者監管的同時,要注重與各區縣政府建立的三級監管網絡的銜接與配合,通過各街、鎮、村、居委會設立的協管員,及時發現隱蔽的案件線索,擴大案源獲取渠道;同時,對商場、超市這類大型集中購物場所的監管也不容忽視,要促進其管理意識不斷增強、管理水平不斷提升,進一步鞏固對此類經營者的監管成果。記者郭曉瑩通訊員盧連勝王毅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