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最近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是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波瀾壯闊的發展征程中,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之後的又一綱領性文獻,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動指南。
爲此,記者採訪了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西南大學黨委書記黃蓉生、中國人民大學學工部部長宋大我,共話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青年人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黃蓉生闡釋,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是一個人世界觀和政治立場在奮鬥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是確立人生價值取向的最高準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樹立和堅持明確的理想信念。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依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民族意志,激發精神動力。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其理想信念直接關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宋大我指出,近年來,傳統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着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個挑戰,來自於世界範圍內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也來自於一場由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來臨引發的學習與教育革命。在互聯網環境下,思想文化的傳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廣泛和迅捷,網絡上觸手可及的知識讓學習者不再滿足於老師的知識傳授,不再輕易接受課堂所講。新媒體和自媒體帶來的龐雜而良莠不齊的信息對學生的衝擊和影響也越來越明顯……這些都對當前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黃蓉生認爲,要以改革方式方法爲依託,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劉川生提出:一是自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是知識體系又是價值觀念,既是一門學科又是意識形態的雙重屬性,“進一步增強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二是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性闡述與針對性批判的關係,在進行理論性闡述的同時,對錯誤的價值觀念、社會思潮進行鍼對性批判,從而讓學生“終身受益”。三是真正貼近社會的客觀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講“真話”“新話”“家常話”。四是切實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造就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宋大我建議,強化網絡思政,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精細化管理。他認爲,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對網絡高度粘着,思想政治工作務必抓牢“網絡”這塊陣地,利用網絡平臺和大數據技術來推進精細化管理,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重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