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正進入一個社會矛盾的高漲期。一方面是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是一部分民眾表現出來的抱怨和不滿日趨強烈。看中國的媒體,總給人一種感覺,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對當前社會現狀強烈不滿。
中國民眾中究竟有多少人對社會現狀強烈不滿?可以看兩組專業的調查數據。2010年6月,世界著名民意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國社會民意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民眾對自己國家發展方向的滿意程度高達87%,對中國當前經濟狀況的滿意度高達91%。
美國著名中國社會問題專家懷默霆教授2004年使用人口密度地圖和地理定位系統等專業方法進行實地抽樣調查,並在2009年依據調查結果寫成一篇題為《中國民眾如何看待當前的社會不平等》的文章,駁斥了海內外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正在成為一座『社會火山』的說法。
懷默霆認為,中國社會確實存在著因市場化改革引起的不公平,但是,與其他國家的人相比,中國受訪者對不平等的態度更加正面和積極。而且與通常的看法不一致的是,那些對當前不平等最為不滿的,並不是中國最弱勢的群體,而是城市居民對不平等更加不滿,特別是那些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
懷默霆教授的這份調查報告實際上解釋了為什麼知識界和媒體界的人對社會的不滿要比真正的農民和農民工的不滿強烈得多。根據該報告,真正對社會最為不滿的主要是城市中間階層,而中國知識界和媒體中的多數從業人員正是屬於這個群體。也就是說,這群人實際上是把自身對社會的強烈不滿放大為全社會的不滿。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由於缺乏科學可靠的社會民意調查,中國絕大多數老百姓對社會的態度不得不被輿論界的文人『代表』了。
在中國歷史上,士大夫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層。西方有騎士精神,中國有士大夫傳統。西方的騎士喜歡用劍行俠仗義,中國的士大夫喜歡拿筆代表民心。在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歷史中,中國社會的話語權大多數是掌握在士大夫手中而非專制君主手中。表面上,中國的專制君主可以殺伐一切,可以用文字獄誅滅九族。但是,歷史地看,中國社會的道德高地,社會的民心一直是被士大夫這個群體佔領。由於士大夫的傳統,中國近現代以來的知識分子一直有著代表天下蒼生的心態。如果我們回顧中國近百年來的歷史會發現,盡管表面上是槍杆子在奪取政權,但歸根到底是有著士大夫傳統的知識分子在決定中國歷史的基本走向。中國知識分子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是西方知識分子很難相比的。
正因為中國知識分子自古以來喜歡以天下蒼生代言人自居,他們常常不自覺地以中國勞工大眾和弱勢階層的代表自居。他們的怨氣很容易表現為全社會的怨氣。我們不能忽視這種不滿情緒所帶來的中國社會發展風險,因為,很多時候掌握了社會話語權的小眾是可以引導大眾的。由於均貧富一直是中國社會的一個道德理想,而背著傳統民粹主義包袱的中國文人很難適應當前社會的急劇轉型過程,他們事實上已成為中國社會批判力量的主流。作為轉型中的中國,社會需要這種批評力量盡量去發揮正面的作用,需要通過輿論批評來革除社會弊端,提高政府的執政能力。但另一方面,這種批評應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情緒;多一些就事論事的分析,少一些上綱上線的結論。尤其重要的是,知識分子應該多做一些實事求是的社會調查,而不僅僅是根據一些『據說』來給社會下結論。否則很難讓自己的批評具有真正的說服力。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網友評論 1 條,查看全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