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備受市民關注。昨天,市工商局對外發布了《2012年上半年天津市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根據《報告》顯示,今年以來,本市工商部門累計查處食品安全案件214件,查獲涉案食品8316.2公斤,罰沒款100.23萬元;而在這些案件中,商標侵權案數量最多,農村成爲了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的薄弱環節,酒類、豬肉及熟肉製品則成爲了涉案數量排名前兩位的食品。
案件查辦量逐年增加
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全市工商系統2009年以來同期食品安全案件統計數據顯示,食品安全案件的年查辦案件數量從2009年起至今年依次爲39件、99件、105件及214件,逐年增加;罰沒款總額也呈逐年上升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隨着大監管、大執法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特別是《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力度在不斷加大,取得了一定成效。
商標侵權案最多
根據《報告》顯示,在本次統計將食品安全案件分爲的7大類型中,商標侵權類案件排名首位,共69件,佔全部案件的32.2%,而這其中酒類侵權案件又佔到了全部商標侵權案件的78.3%;隨後依次爲佔31.31%的過期變質類、13.55%的其他食品安全類、12.62%的無證照經營類、7.01%的三無類、2.8%的食品質量類和0.47%的廣告違法類。在這些案件中,涉案數量排名前兩位的爲酒類、豬肉及熟肉製品,分別爲5073.5公斤和915公斤;但乳製品、食用油等風險品種的涉案數量並不多。
此外,67%的案件分佈數量也使農村成爲了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的薄弱環節,城鄉接合部和市區的分佈則爲25%和8%。食品店則以72.9%的佔比成爲了涉案最多的經營場所。
酒類市場專項整治將是今後重點
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這些案件中經營者受到處罰主要是由於:未按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並定期檢查貯存、銷售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及時清理變質、超過保質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不按規定取得相關許可和營業資格,擅自從事食品經營活動等。這一方面反映出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不全面;同時也反映出相關監管部門存在職能界定不清,對經營者提出辦理許可申請不能及時覈准及日常巡查還不夠精細等問題。
“目前,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僞劣商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對酒類市場的專項整治仍然是今後的工作重點。工商部門也將繼續強化對經營者的主體責任教育,尤其要提升農村地區食品經營的自律水平與經營檔次;並進一步加強監管幹部執法能力培訓,加大對違法行爲的處罰力度,讓市民吃得放心、舒心。”(記者萬紅實習生王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