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
天津北方網訊:27日下午,天津市召開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工作會議,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總結工作經驗,部署下一步重點任務。市委常委苟利軍出席並講話,副市長李文喜出席。市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靜康作工作報告,市科協、市財政局、市農委和涉農區縣負責同志參加。
會上,宣讀了全國和本市表彰『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單位和帶頭人的決定,頒發了獎金和獎牌,並向涉農區縣移交了『科普大篷車』。獲獎的西青區和寶坻區代表作了大會發言。與會人員還參觀了『科普惠農興村計劃』300多項成果和『科普大篷車』。據悉,本市自2007年實施該計劃以來,累計發放圖書音像資料37萬餘套,開展科技培訓講座近2000次,帶動農戶近9萬戶,創造直接經濟效益90餘億元,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
苟利軍在講話中指出,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對於提高農民科學素質、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各地區、各部門要牢牢把握主題主線主攻方向,圍繞『三區』統籌聯動發展,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思路舉措,紮實深入組織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實力。要在服務現代農業發展上下功夫,大力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引導農民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綠色生態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在服務農民素質提昇上下功夫,組織生產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開展法律、文化知識教育,造就更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在增強科普惠農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通過舉辦講座展覽、進村入戶現場指導、編發材料等多種形式,使科普工作更加貼近農村、貼近農民、貼近實際。要加強組織領導,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建共享科普資源,加大表彰宣傳力度,健全科普惠農興村工作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