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些中國媒體4日透出的『中國籌備國慶大閱兵』的消息在國內外引發了極大興趣。截至本報5日晚發稿時,在環球網一項有4000餘人參與的投票中,超過86%的中國網友對今年國慶閱兵表示期待,認為這一『亮劍』能『揚國威、振民心』。有外國學者認為,與一些年年閱兵的國家相比,新中國建立後只舉行過13次閱兵,顯得『太過謙虛』,盡管也有一些外國人持相反觀點,質疑中國靠閱兵『耀武揚威』。閱兵不是中國的發明,它的含義相當豐富,但在中國首先被當成喜事。好熱鬧的中國人嫌喜事不過癮,有把兩個喜字拼在一起的習俗,建國60年一個甲子,用一個大閱兵去慶祝它,成了多數中國人潛意識中的呼喚。不管外界現在如何議論,未來09年中國最容易被記住的事,很可能就是大閱兵。
多數網友期待『中國亮劍』
4日,有關『國慶閱兵領導小組成立』、『中共中央高層批示閱兵要厲行節約』的消息突然在大陸及港臺媒體上密集流傳。多家媒體猜測此次閱兵將展示包括巨浪-2型導彈和殲十戰機在內的新式武器。由於是『中國新世紀第一次閱兵』,海外媒體關注度也頗高。德新社稱,國慶60周年舉行的這次大閱兵是10年來中國首次閱兵。法新社說,中國這種展示軍力的方式由蘇聯紅場閱兵繼承而來,『與過去一樣,今年國慶時,士兵、坦克、導彈等將沿著長安街,在天安門巨大毛澤東像「注視」下行進』。印度報業托拉斯對中國閱兵的報道還殘留著些許意識形態痕跡,文章說『中國將為自己60年的共產主義統治慶祝』。據記者了解,中國海軍和空軍今年將分別舉行盛大儀式,慶祝建軍60周年。屆時一些外國海軍編隊和空軍將領將來華出席。
早在去年12月初,港澳媒體上就傳出了『中國要搞60年國慶閱兵』的消息。有報道說,北京市當時已開始招收參加閱兵的女民兵。本月5日,星島環球網援引『內部人士』的話透露,位於北京市北四環的北京奧組委辦公大樓———奧運大廈將很可能『變身』為60周年國慶慶典籌備『指揮部』。一向關注大陸閱兵的臺灣媒體5日對此的報道依然密集。臺灣《聯合報》稱,『今年是中共建國60周年,六十一甲子,中國人歷來視為一輪回,十分重視』。文章說,『閱兵一直被西方視為集權甚至好戰的象征』,臺灣過去共舉行過16次閱兵,尤其早年為對抗中共,幾乎年年閱兵,但自1991年後已不再舉行。『盡管中共今年閱兵不是針對臺灣,但兩岸關系和緩下,臺灣如何看中共大閱兵,恐將是五味雜陳』。
對於國慶閱兵,大陸民眾的看法遠沒有如此復雜,大多數人充滿期待。環球網4日題為『你期待今年國慶舉行大閱兵嗎?』的調查顯示,超過86%的網友期待『中國亮劍』,認為閱兵有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提振國民士氣。截至5日晚,共有4227名網友參與投票,其中3651人表示期待。網友『木可』留言說,大閱兵不是炫耀武力,是為了繼往開來,總結國家成果,為今後的發展做准備。有網友表示,『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大閱兵將帶給國人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一些持反對意見的網友認為中國的國力無需靠閱兵顯示,認為『2009年經濟形勢嚴峻,應該韜光養晦,避免勞民傷財』。這種說法引起了一些爭論,有網友稱閱兵是國家戰略,一定的花費和投入是必要的。還有人表示,最期待看看閱兵時能展示什麼新武器。
中國閱兵的世界記憶
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軍事儀式,閱兵是體現一國國威、一個民族浩然正氣的重要形式。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和羅馬等國就有閱兵記載。18世紀時,閱兵式盛行於西歐一些國家。1941年11月7日,蘇聯紅軍閱兵後直接開赴二戰前線,更讓世界感慨萬千。
閱兵在中國也很有歷史,相傳4000多年前中國北方華夏部落首領夏禹在與南方部落首領會盟時,就曾讓眾多士兵手持各種用羽毛裝飾的武器歌舞,表示歡迎。據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共舉行過13次大閱兵。其中1949年開國大典到1959年國慶10周年期間每年舉行一次。196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後由於『文革』等原因暫停,直到1981年根據鄧小平提議恢復閱兵。此後,1984年和1999年的兩次閱兵給國人和世界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1984年1月10日,日本時事社便援引『中國消息靈通人士』的話透露了中國當年將恢復國慶閱兵的消息,稱此舉將『激發人民的愛國心和團結心』。當年10月1日,多家國際媒體密集報道了中國國慶閱兵。美聯社說,『中國用調子高亢的自贊、豐富多彩的游行和鄧小平的首次閱兵慶祝它建國35周年』。日本媒體則關注著閱兵式上的新式武器,稱『相當數量的中國國產導彈大放異彩』。英國《每日電訊報》稱,『中國元朝蒙古族皇帝忽必烈於1274年首先在戰場上使用火箭和燃燒彈,如今外國武官深夜在北京街頭亂轉,希望能在彩排時看到武器』。該報說,當時一名蘇聯官員還曾受到在路障旁守衛導彈的警察盤問,想裝成英國人混過去。『很明顯,處在孤立狀態的莫斯科越來越擔心中國向五角大樓購買武器』。紐約《美洲華僑日報》則說,『北京閱兵大振國威軍威,全球炎黃子孫激動不已』。
時至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年閱兵同樣大受關注,尤其是東風—31導彈、T—90坦克、『飛豹』戰機等先進武器亮相。美聯社當天報道說,『中國今天展出了它的一些最新軍事裝備,表明這支世界上最大軍隊、270萬人的人民解放軍實力日益增強』。路透社稱『中國大規模展示火力裝置是為了向世界,尤其是臺灣展示新的實力和團結』。有香港媒體猜測中國想借『威風八面的導彈』阻嚇美國介入臺海。日本《讀賣新聞》則依據東風—31導彈的『個頭』窺探中國導彈的『革命性突破』。
52歲的阿勒斯曾在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服役,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清楚地記得中國1984年和1999年閱兵的情景。在BBC播放的畫面中,萬名中國軍人整齊一致的步伐讓他大吃一驚。『這在英國可從沒見過』,阿勒斯說,中國領袖鄧小平在車上揮手的樣子讓他至今難忘。『不過中國的武器似乎都被蓋了起來,我什麼也沒看到』。1999年閱兵時,印度中國問題專家莫迪漢正在北京訪問,他從電視裡收看了閱兵盛況。『宏大是那場閱兵給我留下的最深刻記憶,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力量』。